游玩时长:三分钟。

我昨晚去看了电影学会放的电影,叫《柏林苍穹下》,趁昨晚有些时间,早早洗完澡然后打扮的漂漂亮亮过去了,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说走就走。

这部片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设定,影片有两个男性,身着冬日长袍,是设定中的“天使”,守护人们的心灵与城市,他们能听到人们说的心里话,但是人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他们,会有少数人能“感受”到。在拍摄天使视角的时候,画面是黑白的,所以影片有一大半都是他们游离于各种各样的人们之间,听人们内心所说的话,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柏林墙时期人们的心理问题。由于是心里话,对白非常意识流,前面的这些展示也没有什么逻辑,连我都困得不行差点睡过去了。

转到拍现实的时候,影片就是彩色的,其中的一位“天使”对一位在马戏团扮演“天使”,表演高挂秋千杂技,技艺精湛但却不断经历失业的女演员产生了感情,最终其中一位选择了下凡,来到了现实世界里,还遇到了另一位已下凡三十年在柏林做电影导演的纽约天使,也是男性。

在他下凡前,他在女主的睡梦中拥抱了她,在梦中女主梦到了一个非常传统的西方男天使的形象,有翅膀,身着一副盔甲这样。在下凡以后,他在黑白世界的身体被他的同伴,也就是另一个天使抱走,他则在现实世界中被那个从天而降的盔甲砸到头醒来,并把它卖掉换了一笔钱。他见到了那些倾听过的人们,打了招呼。

之后就是描绘另一个天使同伴的孤独,以及他在现实世界里找寻女主的过程,找到以后双方经历了一段很高深晦涩的对白,大意就是女主其实感受到了他,终于见面了,并以一个接吻结束,后面接了几分钟男主陪女主训练的镜头,还有那位仅剩的天使孤单一人。

所以这部片其实没有什么逻辑,我觉得所谓下凡本身也没有剧情上的逻辑,它只是展现了几个会让人会心一笑的设定,比如见到的另一位下凡的天使,醒来时那一副天使的盔甲,这些都是彩蛋性质的,并没有去深挖什么,所以我觉得其实前面那一大串柏林人和女主的内心挣扎才是导演真的要拍的东西,后面下凡这条貌似是主线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重点。

除此以外我对导演选的意象很喜欢,本身“天使”大家就很容易联想到女性,但影片设置的是男性,而且是没有神性色彩的,一个穿着十分正常的正常男性,他喜欢上的女演员也是一个扮演天使的女性。女主由于是马戏杂技演员,进行的完全是展示身体的表演,男主也是看了三次她的表演,还听了她的心里话,觉得心疼才下凡去找她的,而且一见面就确定了关系,没有经历任何困难,这实际上是非常男性视角的“爱情”。所以除开爱情的这个落点,天使这个意向的选择我还是很喜欢的,有很强烈的文艺复兴色彩。不过1987年的爱情写成这样也正常,就当它的重点在浪漫吧。

想到现在也觉得我自己对这部片的态度比较复杂,毕竟它貌似什么都没说,就是展示柏林墙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展现了天使这个意象的设定,除此以外就没了。我昨晚睡前想了一下要怎么做个小速写出来,但也没想太清楚,重点肯定是黑白,然后听人们的心里话,然后彩色是听现实表面的话。也许会做成一个寻找灵魂伴侣的过程吧,今天做完也发现和我一开始想的也不一样,大概这就是速写的魅力吧。

Leave a comment

Log in with itch.io to leave a comment.